2024年12月26日,会宁县中医院公告,停止孕产妇住院分娩业务。这一消息是未来大多数医院产科的一个缩影,背后是人口结构、城镇化与医疗需求转变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来源:网络生育率下滑下的产科困境我们的出生人口数持续下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近段时间,全国多家医院停止产科分娩服务,引发广泛关注。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关停产科服务的多为县乡医疗机构和一些专科医院等。这些医疗机构的产科为何出现关停震荡?
原标题:20多年产科主任掉下眼泪 医院产科不能跟风一关了之前些天,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些产科主任们在一起开会,让我讲讲产科转型的事儿。会上,一个二十多年的产科主任,说着说着,哭了,说她们医院的产科,最近被关了。上海妇产科专家段涛说:“如果不改变现状,产科整个学科可能真的就塌方了。
实习生 贾舟洲 钟宸 唐朝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编辑 黄霁洁郑琳最深的记忆留在2012年,上一个龙年。她在广东东北部某贫困县做了20年产科医生,当时,每月她们要接待上千名产妇,“产科和菜市场一样,病人一个接一个来。”龙历2024年,产科却经历着漫长的关停潮。
近段时间,全国范围内多家医院停止产科分娩服务,引发舆论关注,众多“准妈妈”们关心,以后生娃还有保障吗?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
在4639家医院中,42.4%已关停了产科。12月4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大型研究称,2010-2022年,美国无产科服务的医院数量逐年增加,至2022年,美国超半数乡村医院和超1/3的城市医院全面叫停了产科服务。
生育率下降,产科亟待转型,正如胎儿在黑暗束缚的产道挣扎,等待新生。 (视觉中国/图)两娃妈妈张俪没想到,自己的两次怀孕过程,居然经历了生育由热及冷的变化。怀大宝的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加上生肖偏好,1883万“猴宝宝”创造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生育最高峰。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54岁的产科医生汪栗(化名)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末产科的忙碌:一个晚上8个剖腹产,2-3天翻一个班。下班回家洗个澡,睡一觉,醒来马上又要奔赴产房。但就在一年多前,医院的产科悄无声息关闭了。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能够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感谢支持!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得到了热议。视频显示全国妇产科迎来关停潮,20多年的妇产科主任掉下眼泪。其中妇产科专家段涛医生说:“你们担心的是生娃的人少了,我担心的是产科学科的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