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唑网9月19日消息:据了解,生长素极性运输介导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梯度的建立,在植物器官发生如胚胎与根系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生长素运输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分布决定着生长素的流动方向,但目前对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的分子机制所知甚少。
8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孙林峰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uxin recognition and efflux byArabidopsisPIN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植物中生长素极性转运蛋白PIN1,以及它分别与底物生长素、抑制剂NPA结合的三个高分辨率结构,并结合功能实验阐释了PIN1蛋白的工作机制,为剖析植物生长素运输调控以及针对PIN蛋白的农业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设计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胚芽鞘的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焦雨铃研究组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Krzysztof Wabnik研究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题为Polar auxin transport modulates early leaf flatterning的研究论文。
本周内,中国科大生医学部集齐了Nature\Science\Cell正刊。“TOP大学来了”小编按,8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鲍进特任研究员团队在全球著名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Melanopsi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ediate light-promoted brai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8月2日、4日及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团队3篇成果论文,分别报道了植物生长素转运机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神经机制3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对话5位在汉的“9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光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脑科学等领域有望取得一批关键性、引领性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