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板摘牌后不到一年,以网红盲盒而被大众熟知的玩具公司泡泡玛特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短短3年间,泡泡玛特实现了营收的飞速增长。如火如荼的盲盒文化,你也入坑了吗?在这个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你入坑了吗?
从107港元的巅峰价,一路下滑到不足20港元,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蒸发千亿港元市值后的今天,噘嘴黑脸的Molly依然具有魔力吗?这是资本市场抛来的疑问,也是潮玩市场抛来的问题。 “我们都是生产情绪价值的内容公司。”奇葩说创立人马东曾给火爆的盲盒做过这样的注解。
到底是“盲盒”玩法把泡泡玛特带出圈了,还是泡泡玛特玩火了盲盒?这“盲盒经济”又是一股什么邪风?得不到的,都好赚钱啊!“盲盒”,说白了就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买的商品到底是什么,只有拆盒后才能看到“真容”。
盲盒新品上“富”字少了一横,是生产失误还是设计巧思?最近,泡泡玛特一款新品盲盒,让消费者闹得不可开交。“抽出的‘富贵款’盲盒越看越不对劲,仔细端详才发现‘富’字少了一横,竟是个错别字。”一名消费者称。南方+记者了解到,上述提到的商品是一款盲盒小夜灯。
(来源:消费者供图)虽然一个小小的玩具动辄要好几十块钱,但对盲盒发烧友来说,能抽到心仪的玩具甚至是隐藏款,那都是巨大的惊喜。作为国内盲盒品牌的代表,泡泡玛特拥有不小的消费群体,但在受追捧的同时,关于泡泡玛特产品质量问题的质疑也不绝于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自象限,作者|偏见先生,编辑|刀刀先生 泡泡玛特上市一周以来,围绕这家千亿市值港股公司的纷争泾渭分明:看好者认为这是Z世代消费者引领市场的证明;而看空者则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只是被掩盖了的赌博。孰是孰非,需要时间的论证。
12月10日,泡泡玛特下架了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发售的“长袜盲盒”商品,财经网向客服人员询问下架原因,客服均未正面回答面料成分问题,只回复:“目前无货”。昨日,人民网发表《盲盒不能真盲,“泡泡玛特们”不明白吗?》一文,直击泡泡玛特的产品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