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于欢,今年28岁,是个地道的河南人!四年前,我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广州月薪上万的白领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老家县城,送起了外卖。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甚至看不起我,但其中的冷暖只有我知道。今天我就借着《一千零一靥》的平台,和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实习生 谭思怡 张宇轩最近,一位背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送外卖的小伙引发关注。这位小伙名叫赵彬,是武汉一名90后骑手,每天骑着小电车穿梭在藏龙岛的大街小巷。进入三伏天后,除了外卖保温箱外,一个装有AED的红色背包,也成为他每日出门必须携带的重要装备。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视频剪辑 吴昌华通讯员 唐时杰 陶晖在校大学生趁暑假勤工俭学送外卖,租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不料被盗,江岸警方侦查3小时破案并追回被盗电动车。7月10日,民警发还电动自行车。王同学说:“真是破案神速!多亏了你们,不然我勤工俭学不成反而倒贴,谢谢你们!
文|李晓芳编辑|王一然视频剪辑|张歆玥摘要:某种意义上来看,深圳似乎暂时慢了下来:3月13日晚,深圳市政府发布公告,要在最短时间内排查出确诊病例,将在本周进行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市公交和地铁停运,要求大部分公司居家办公,社区小区、城中村、产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每天在地铁里工作的民警和辅警,是如何解决中餐和晚餐的?答案有些简单,也有些无奈:靠人送。毕竟,地铁站点位多且跨度长,“站站都有食堂”几乎没有可能。但在眼下的数九寒冬,送达是底线,饭菜温热才让这趟行程拥有价值。
澎湃新闻记者 刘昱秀编辑 黄霁洁2月份,妻子即将生产,张军购买孩子要用的尿不湿、奶瓶、奶粉,陪妻子去医院产检、开药,生活的担子依旧很重。热度过后,他的生活很快恢复了平静。继续每天送外卖,“做人脚踏实地,慢慢往前走。
我叫柯冬,46岁,北京人,在扛过疫情的第二个月后,因为公司整体项目的撤销我失业了,当拿到13万赔偿,正式开始休息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阳光明媚,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打游戏,看电影,刷今日头条,这样的日子简直太爽了。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子夜时分,有这样一群人快速穿行在大街小巷,为不少人送去果腹的温暖和意外的惊喜。我们叫不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却或多或少和这个群体有过接触,他们就是外卖骑手。近日,江苏卫视推出一档人文纪实观察类节目《子夜外卖》,把镜头对准了这些我们“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