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好胜的秦武王赢荡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力士,他为政锐意进取、锋芒毕露,虽说堪称是勇悍孔武的一代贤君明主,但却仅仅在位了4年便早早亡故——因为他没忍住一时的冲动,与随行的力士比赛举鼎角力,却不成想力竭不支,被落鼎砸了个正着,是夜就在重度昏迷之中一命呜呼了。
中华文化上下5000年,从秦始皇算起到清代宣统皇帝,其间不包括农民起义政权,封建割据政权,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按照历代正史记载的帝王统计共有406位皇帝。其中不乏皇帝之死在现代人眼中堪称奇葩,这些你知道几个呢?
《史记·秦本纪》中有记载:“武王元年,诛蜀相壮。伐义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然而,古罗马角斗场并非像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样“武松”辈出,常有高手在持械或徒手格斗中反杀猛兽的情况——真实的古罗马角斗场,仍然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厮杀作为活动的中心,而在被束缚活动能力的罪犯与猛兽之间几乎不存在“搏斗”,称得上是“率兽食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庸常的生活需要赞歌,亦值得歌唱。生老病死,痛苦磨难,离开或留下,没有人能回避这些活在世上必经的路途、必历的选择——既是无可避免,当以爱去化解。诗歌的本质是生命和爱。无论批评也好,讴歌也罢,归根结底,都逃不开这两个关键词。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