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真人电影《芭比》的上映为世界带来了一波粉红色的“回忆杀”。源自为女儿“寻找玩具”的初心,20世纪50年代,“芭比娃娃”在美国女企业家罗丝·汉德勒的打造下问世,而后几乎成为“每一位少女的梦”。60余年来,“芭比娃娃”在争议中不断适应社会观念与环境的新变化。
故事的开始,是芭比创始人创造出芭比娃娃的初衷,当时娃娃的形象大多是小孩子,女孩子们只能通过娃娃来当妈妈、过家家,女性就意味着母亲,是那个年代的女性困境,这个时候,芭比就出现了,她作为一个前锋,拓宽了女性的道路和想象,她让女孩们相信,总统、医生、律师、警察…
2023年在Valentino的秀场中也看到了芭比娃娃的身影,全身的粉色,借用了芭比娃娃服装的颜色,除此之外Marine Serre推出了女网球运动芭比娃娃系列,香奈儿也是采用了芭比娃娃的颜色,只是稍微降低了一些饱和度。
这几天,一部名为《芭比》的电影在豆瓣获得了8.8的高分。刚开场的十分钟,你会觉得《芭比》是一部低幼的童话电影。到了中间部分,你会觉得《芭比》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熟悉“芭比娃娃”历史的,却觉得这是一部广告电影。等到电影快结束时,你才知道这是一部平权电影。
庹焉臻注意:本文有严重剧透最近,新词“芭本海默”(Barbenheimer)屡屡冲上西方社交媒体的趋势榜。所谓“芭本海默”指的是自7月21日起同时在北美等地上映的《芭比》(Barbie)和《奥本海默》(Oppenheimer)两部影片。
“芭比娃娃”,这个1959年被创造出来的美式儿童玩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全球化的象征之一。它在抵达消费者之前需要穿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诸多法律领域——劳动法、环境法、质量保障法、互联网销售法律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各国的海关与税收制度、国际公约与WTO规则、反倾销法与反垄断法等。
作者:张嘉真人电影《芭比》是格蕾塔·葛韦格的第三部长片导演作品,一上映便打破了女导演首映票房纪录,并在全球引发一股“粉红狂潮”。目前全球票房累计突破5亿美元,中国内地的排片占比也从上映首日的不足2%一路走高,票房从预估不足一亿,至今已过1.8亿元。
芝加哥牙医欧内斯特·芬尼格 在 1903 年 7 月 23 日买下了它,成为 A 型车的第一位所有者。iPhone 是第一代 iPhone,它于 2007 年 6 月 29 日在美国推出后引起全世界移动行业的震动,它具有四频 GSM 蜂窝连接,支持 GPRS 和 EDGE 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