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在青花瓷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技巧之娴熟、品种之丰富、青花显色之艳丽多姿是其他朝代的青花瓷器所无法比拟的,达到了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并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
青花瓷是最富有东方风情的瓷器品种,它的美穿越时空,隽永不衰,而青花也从瓷器上走进时尚界,走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变成艺术家、设计师们的创意源泉。回溯青花瓷的前史,进入明代时,青花瓷变成其时的干流瓷器,上至皇室,下至大众家中,处处可见青花瓷的身影。
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产地为江西景德镇。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唐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多,西方的氧化钴和青花原料逐步进入中国,中国的匠人逐步把进口的原料用到中国陶瓷的绘画和染色之中,出现了青花陶器,唐朝早期出现了唐三彩,接着出现了在陶器表面施釉 的青花陶器。唐青花的色料化学成分为低锰、低铁、低铜钴料。
以往学界对唐青花瓷的了解不多,谈到青花瓷的创始,人们往往只是关注到元代。但是自从1975年首次在扬州发现了唐青花瓷以后,学界开始改变看法。扬州在城址考古发掘和配合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先后已经出土了不同器形的唐青花瓷片近百件。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釉下蓝彩瓷,它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釉下施彩技法,首先是 1983 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