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路滋滋冒烟,两旁的树木被阳光晒得油亮,公路上匆匆来往的汽车宣告着盛夏的到来。一直往城市边缘开,除了想要避暑山水间的游客,还有一群新面孔,他们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留学生,这次赴往河北省易县桑岗村的行程,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第一次中国乡村之旅。
李子柒在海外已经造成了现象级影响,现在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乡村引起了极大好奇与向往,甚至还有出现模仿李子柒的越南博主。同时海外仍然有部分人对李子柒的完全真实性进行质疑,因为觉得镜头太美,好像对那些简陋的角落故意地避开了。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自由媒体”8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农民过着让俄罗斯人羡慕的生活俄罗斯农业部正紧急考虑如何解决农工综合体面临的问题,因为俄自2014年以来高调宣布的进口替代计划一直没奏效,在许多农业技术上仍高度依赖西方。
澳大利亚人熊凯,在中国种菜10余年,自称为“农夫”。熊凯在天津市武清区承包了近10个大棚,种植绿色蔬菜,在网上销售,发往京津冀地区。 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前景深深地吸引了熊凯,他来到南开大学学习汉语,随后便在天津定居下来。
新华社贵阳6月24日电(记者周宣妮)在贵州省独山县下司镇下司村的大山深处,有一座“生态农场”,28岁的比利时青年凯文·西伦·迈克尔和他的父母兄弟在这里定居。农场四周山峦叠翠,鸟鸣阵阵,凯文一家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为实现跨越国界的“农场梦”奋斗着。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2月16日报道,德米日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小伙,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时间。因两年前用视频记录自己在浙江农村朴实、地道的乡村生活而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收获了众多粉丝,他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当地村民卖农产品。
来源:环球时报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10月15日文章,原题:务农成名:中国农村网红如何重新定义乡村生活在宁静的云南偏僻山村,董梅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她把中国农村的质朴田园展现出来,让数百万人为之着迷。精通数字技术的农民和农村居民用怀旧和真实赢得了中国社交媒体的青睐。
陈燕儒在查看释迦果长势。 俞靖 摄陈燕儒在查看释迦果长势。 俞靖 摄中新网南宁2月6日电 题:台湾女硕士扎根广西十年成新“农”人作者 蒋雪林 李伟东育苗、剪枝、除草、施肥、采摘……这些农事,“85后”的陈燕儒样样精通。
肖源在经果林基地修枝。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娄底5月26日电(傅煜 李建东 谭小斌)既能扛着锄头上山、撸起裤管下田,也能操作无人机、智能插秧机等现代农用机械。在湖南娄底蛇形山镇姚桥村,回乡当起“新农人”的“90后”海归女硕士肖源,正努力探索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在上海这样的现代大都市,一批高素质的新农人站在了乡村振兴的前沿,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黄生飞,上海浦东新区生飞家庭农场主、上海乔稼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被誉为“80后”新农人“网红”。她是“生飞”品牌的创始人,也是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和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校长。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11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昆励 摄影 李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无数古往今来的人心生向往。如今,桃源生活不再是国人的“专利”,国际友人们也对神秘的东方村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