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陈君凡正用木槌制作“燕皮”。康磊摄人民网福州1月21日电 (钱嘉禾、实习生康磊)“快来坐坐,进来吃碗热乎乎的肉燕!”农历腊月廿九,走进福州三坊七巷,巷口老铺传来木槌声声。循声而去,只见一名身着传统服饰的手艺人,正扎着弓箭步,边吆喝边挥舞手中的木槌,敲打砧板上的肉团。
【来源:上海松江】这几天的上海,虽然气温有所降低,但阳光依然晒得人暖洋洋的,孩子们期待已久的寒假已经来临,春节也将至。这不,除夕还未到,在松江区佘山镇天马星空村的“自探家园·星空小院”内,一桌“热气腾腾”的非遗文化“年夜饭”已经准备好了。
家,是逐浪前行的勇气;家,是奔波之时的牵挂;家,是忙碌之后的平静;家,是夜深人静窗口留着的光亮;家,是疲惫的你可以停靠的港湾;家,是粗茶淡饭也能惊艳的滋味;非遗美食里的家乡味儿,为春节回家的你预热味蕾……(来源:新华网)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 题:春节餐桌不止有“八宝”——探秘海派年夜饭里的非遗新华社记者许晓青、狄春经过至少一天24小时的“秘制”,上海年夜饭餐桌上的主角之一——一只“神奇”的鸭子被淋上独门酱汁,再点缀数颗青豆、几个虾仁,飘着幽幽清香,“闪亮”登场。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邢然年终岁末,新春将至,此刻没有什么比一顿团圆的年夜饭更令人期待的了。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世界“非遗”,春节凝结了人们时间流逝和亲密关系的深刻认识。尽管各地庆祝春节的风俗各异,但“过年”必要吃一顿年夜饭才够有“年味”。水乡古镇如何营造古镇过新年的独特仪式感?
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热闹的舞龙舞狮,从精致的糖画制作到传统的庙会民俗,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过年的习俗紧密相连,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临近春节,年夜饭成了家家户户的一大话题。今天(1月12日)中午,八家来自上海各高校餐饮企业的大厨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嘉定区真新街道的“两新”组织群体和户外工作者送上别样的年夜饭。上午10点,位于真新街道的库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厨房已经热火朝天,飘出一阵阵香味。
岁暮小年至,人间小团圆。近日,有成都“城市会客厅”之称的宽窄巷子在小年夜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工行成都分行举行了“宽窄年夜饭——工行非遗之夜”活动,成都非遗传承人、外国留学生等宾主欢聚“年夜饭”现场,共享美食、共赏“非遗大戏”,共同体验便捷的消费与支付受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