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以“大模型·大未来”为主题的“2023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科创发展大会暨中西部数字经济大会”在成都市高新区成功举办。作为大模型的行业盛会,本次大会发布《2023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白皮书》等三大成果,助力大模型向好发展。
浩云科技5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测试重点主要是境外的开源大模型算法,目前对境外的开源大模型算法测试进展顺利,为公司应用开源大模型算法积累了宝贵经验;公司正在进一步研究将开源大模型算法与公司的低代码产品、SaaS服务相结合,规划形成公司自有产
近来,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加快迭代升级,面向工业、金融、交通等领域的产业大模型加速落地,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目前我国主流科技企业大模型更迭方向是什么?实际使用感受有何新变化?11月18日,新华社研究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体验报告3.0》(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7年10月获批建设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咨询、标准、评测等创新服务手段,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大模型参加中国高考,可以得几分?近日,大模型开源开放评测体系“司南”(OpenCompass)对中外7个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了今年高考(新课标卷)全科目测试,结果显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浦语2.
上午9时,重庆市渝北区菲利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25岁的蔡川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电脑屏幕上,一款语言类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总结小说《红楼梦》第四回的内容。蔡川军发现,总结中缺少了几个重要剧情,便只给了这条结果3分,并在备注栏中将其缺漏一一列出。
这些模型能够处理和生成结合文本、图像和其他模态的内容,但如何有效评估它们的性能一直是个挑战。本文通过全面回顾现有的多模态基准测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评估MLLMs性能的工具和方法,这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时间周二,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领域开放产业联盟MLCommons披露两项MLPerf基准评测的最新数据,其中英伟达H100芯片组在人工智能算力表现的测试中,刷新了所有组别的纪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跑完所有测试的硬件平台。
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自媒体人的角度,对四款大模型做了评估和对比,一起来看一下。通义千问 ⭐ ⭐ ⭐ ⭐ ⭐。用kimiAI搜索资料、拓展内容,它是我目前比较喜欢用的搜索方式,在向kimiAI提问时,我会先看它给的回答,然后看它给的参考资料,其中有哪些资料是权威、官方的,比如数据报告等,在这些资料中找一找是否有新的信息。
今日,阿里云宣布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开始邀请用户测试体验,现阶段该模型主要定向邀请企业用户进行体验测试,可通过官网申请(http://tongyi.aliyun.com),请问有没有测试过的来说一下实际体验如何?对于此次阿里云发布AI大模型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从2023年2月20日“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发布,到4月21日该模型正式开源,两个月间,多家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加速度扎堆冲入被ChatGPT轰炸出来的AI大模型赛道。在梳理这些大模型所试图呈现的特点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如何判断各家大模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