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镂空的非遗窗花剪纸点缀着喜庆。炎富玲摄书法家挥洒泼墨,酣畅淋漓 。炎富玲摄群众手持甲骨文春联。王本超摄小朋友手持甲骨文春联洋溢着喜悦。王本超摄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冀业摄喜庆红火的甲骨文春联。冀业摄认真书写中。
甲骨文,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故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月23日,河南日报社、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携手知名书法家创作“了不起的甲骨文”春联赠予香港市民。 香港文联供图本报讯(记者 沈剑奇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向华)“原来‘福’字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太漂亮了!”“好像跨越了几千年!
据了解,这是“了不起的甲骨文——老家河南‘字敬’世界”春节主题活动启动现场,甲骨文春联让现场乘客直呼“稀奇”,古老文字与传统民俗的结合,让该场活动在浓烈的春节氛围下,又一次普及了中华文字文化,一副春联诞生的背后,是创作者与甲骨文的不解之缘。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新年文创“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受访者供图郑州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海清(左)现场展示甲骨文春联。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供图□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乙巳蛇年,要说什么元素最火,甲骨文一定有一席之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刘海清正在书写甲骨文“福”咱们身边的“甲骨文”⑤笔尖上的安阳年安阳融媒记者 赵晓凤 文/图年末岁尾,佳节将至。连日来,书法家的甲骨文春联成了群众的抢手货。1月18日,“万福迎春”全市书法名家义写春联活动在市博物馆大厅举行,书法家早早将新年祝福送到市民手中。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向华今年春节前夕,香港市民将会收到一份来自中原的特殊问候。由河南日报社、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香港文联”)携手国内知名书法家创作的甲骨文春联昨日送到香港,将向香港市民发放。
1921年,罗氏于研究甲骨之余,在当时考释出来的甲骨文字仅约500字左右的条件下,“取殷契文字可识者,集为偶语,三日夕得百联,存之巾笥,用佐临池”,并于1925年,以《集殷墟文字楹联》为书名付印,这便是史上最早的一部甲骨文书法集,由此也开创了以殷墟甲骨文可释字集字进行书法“创作”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