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最早起源于唐朝,朝廷盛行春季散钱之风。当时的春节是“立春日”,是宫中相互祭拜的日子,民间没有这种习俗。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之为春节。原本属于立春的习俗转移到春节。春节散钱的习俗演变成了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做成的龙形红包,放在床脚。
临近2016年元宵,已回到青岛工作的李强还在纠结一个问题:过年给长辈、晚辈拿红包,偏偏漏了姑父、姑姑没给,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补上?但令他为难的是,过年光是发红包这项,就花了他一个月工资,再拿,就该“刷信用卡”了。像李强这样过年为红包所累的还乡青年不在少数。
潮新闻 春节将至,各种含有蛇年元素的红包袋和创意红包袋正在热卖。12月31日,潮新闻记者走访杭州多家商超后发现,充满蛇年元素的红包已被摆上“C位”,其中不乏一些书法红包、抽签红包、折叠红包等“创意款”。
拿到红包小朋友很开心大龄青年在网上讨论该不该收红包;外来媳妇被广州派红包的仪式感吸引…大龄青年:“大大方方收红包”由“少年”到“青年”再到“大龄青年”,收红包的体验也在发生变化,朋友圈里不少年轻人遇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