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居高临下不是战术优势吗?为何马谡上了山还遭遇街亭惨败》中已经解析过马谡的街亭之败,本期就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分析下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究竟是如何布局,又为何会因马谡的一场败仗而陷入全盘崩溃的局面。
此战役在《三国志》、《魏略》等书中都有记载,以三国为题材而写的《三国演义》,更是对街亭之战尽情渲染,特别是民间曲艺,戏曲等,对马谡失街亭千百年来的不断宣传,使街亭这一地理位置非常小,在一般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地方,竟成了今天甘肃省许多县为争夺属地吵嚷不休。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马谡的生平,马谡是今天的襄阳人,是汉代名臣马良的兄弟,当时刘备入主西川,在民间寻找人才,听说有五个兄弟,非常有才华,用高官厚禄,把兄弟五人全部请出,来扩充自己的人才储备,马谡从进入仕途就跟随刘备进入四川先当上了县令,过了很短的时间,便当上了太守,人们都评价马谡说
建兴六年,秋风萧瑟。帐中灯火摇曳,映照着诸葛亮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他手中的羽扇早已停滞,目光凝重地注视着跪在地上的马谡。街亭失守,北伐功亏一篑,帐中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丞相……”马谡的声音颤抖着,带着一丝绝望,“末将知罪!
公元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形势一片大好,三郡归降,关中震动,战场形势呈现了一边倒的胜利局面,此时,要派一个人去守街亭,当时可以派的大将很多,但是诸葛亮偏偏派了马谡不让魏延去,不让赵云去,不让高翔去,不让王平去,这些人都不考虑,那他为什么要派马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