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都特别讲究“正统”。其实就是看政权的合法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何为正统?正统一词最早出现于儒教圣经《春秋》中,又称法统、道统、礼仪之统,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与“僭窃”、“偏安”相对,同一时代只能有一个正统。
在历史上正统一直为人所争论,中国历史的顺序是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汉继承自秦无可争议,而晋是继承自曹魏还是蜀汉一直为人争议,汉是按照五行来说属于火德,按照五行相生下一个王朝应该是土德,而曹魏取代汉采取的年号黄初,黄代表就是土,而刘备在成都登位年号章武,章属火,代表着汉朝的延续,虽然晋是金德但对蜀汉推崇备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把曹魏视为篡逆,把蜀汉视为正统,司马家依靠曹魏势力灭蜀,才真正继承了正统,所谓的正统都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那为什么到了明朝的三国演义蜀汉成为了正统呢。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方公众号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作为数千年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这段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却是英雄辈出、革故鼎新的时代。
我们最熟悉的是小说《三国演义》,明显是亲蜀的,然而《三国演义》可以代表传统史观吗?更早的、更具代表性的是陈寿的《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主要表现是:1《三国志》明显模仿了《史记》、《汉书》的体例,陈寿的正统观表现在他对魏蜀吴三国纪、传的分配上,只有《魏志》包含帝王的“纪”,如《武帝纪》、《文帝纪》等,而刘备的只是“传”。
最近看《三国演义》,突发奇想。先不说18路诸侯,就说最后三国鼎立。三国出现了三个皇帝。到底谁才是正统,谁才是真正的爱民?不同的老百姓支持不同的皇帝。那么哪些老百姓谁是正确的?哪些老百姓是错误的呢?换句话说,支持哪个皇帝是爱国?支持哪个皇帝是不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