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全红婵回到家乡广东省湛江市迈合村过大年,他们的福星回来估计整条村子人都知道了啊,彻底沸腾,热闹了起来。而在除夕这一天,全红婵作为一个地道的广东人,更是早上帮忙家里人打扫卫生,撕旧春联,贴上新的春联,一家人忙里忙外,好不热闹。
每年春节,延平区峡阳镇小梅村都有表演南剑戏。现在过年,很多人都说年味淡了,每每听到这样的感慨,儿时在延平老家农村过年的种种场景,一一涌现,这记忆中的年味,才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春节啊!置办年货是记忆中过春节的头等大事。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无论是家徒四壁还是家境殷实,都要置办年货。
又到了分享美食的时间呦!哈喽,我是高兴。您的做饭小帮手!年夜饭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这样一道富有创意的“鞭炮”端上桌,备受家人称赞。肉卷里包有不同的馅料,每个人吃到的馅料不同,寓意也不同,你今年会吃到什么馅的呢?我们先一起看看做法吧!
央广网北京2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初一,被称为“岁首”,老人们说今天所做的事情关乎着一年的运气。因此在过初一这一天的时候,有很多的习俗是要遵守的。各地都有什么习俗呢?您的家乡又是怎样欢度大年初一的?
今天是正月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零点刚过,“接财神”的烟花鞭炮便四下里喧闹起来,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除夕夜晚。从前在崇明,年初五早饭时要先向财神像供上祭品,常有“跳财神”的人上门(表示财神到来,家家户户也乐意施舍糕点、果品或钱币)。
“过年了,我们给大家准备一道传统菜、老菜。这道菜,我也是三十多年前做的了,叫‘炮仗鸡卷’。”“大爷”郑秀生一边料理着食材,一边对镜头说话,“现在咱们城里不放炮了,也是通过这道菜,找找以往的年味。”一旁举着拍摄设备的是“二伯”孙立新。
◎萧振鸣《南腔北调集·题记》载:一俯一仰,居然又到年底,邻近有几家放鞭爆,原来一过夜,就要“天增岁月人增寿”了。鲁迅对于旧历的过年有个总结:“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财’!”鲁迅关于过年的描述,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
春节习俗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民国时期,春节祭祀及娱乐活动自腊月中旬起。腊月十六敬土地,祈求保护一方平安,五谷丰登。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从腊月十五到月末自择一日,全家团聚,并邀请至亲好友,举行家宴称为“团年”。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日,贴门神、春联、挂红灯笼。当晚全家守岁。
【编者按】对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场盛大的回归,朝着“家”的方向。从家人到家族,从家乡到家味、家俗,这些传统的风物、习俗,情感关系,形塑了我们。澎湃新闻推出“何以为家”春节策划,追寻我们的精神谱系,发现何以为“家”,何为“乡愁”,又何为“我们”。
虎年春节临近,怎样过春节,过一个什么样的春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最重要,物资匮乏的年代已渐远,春节餐桌上,美味佳肴,觥筹交错,“舌尖上的浪费”着实不少,迎来送往的铺张不容小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仍然是过节的主题,让我们虎年——勤俭节约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