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在农村老家过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春节期间可以陪伴自己的祖先一同过年。锣鼓喧天、张灯结彩的日子哇,把仙逝的亲人灵魂留在阴冷凄凉的荒郊野外,于心何忍 ?因此,大年三十下午 ,最神圣的一件事就是请祖。
又是一年春节时,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特别怀念过去那种其乐融融一家团圆的美好景象。我的家庭是个大家族,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族,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春节当然也不例外。父母都是当初支边来疆的,在这片土地上,把我们几个孩子抚育成人。
俗话说,过年的时候要是能顺顺利利地把祖先请回家,往后一整年都会顺风顺水。如今,很多人过年只知道接神,却忽略了更重要的请祖先这一环节。其实,你去请神,神不一定会降临,可要是请祖先,他们肯定满心欢喜,一请就会跟着回家。那么,到底该怎么请祖先呢?这里面可有不少讲究。
佛教祭祀祖先的日子,实际每年就是七月十五,鬼节的时候,要是按世俗来讲的话,一年祭祀祖先要有五次。大年三十请祖先回家过年,清明节修坟的,看坟上有杂草了没有,有坑有洼的地方,我们要修补一下,七月十五是给祖先修福做超度,冥阴两利,十月一号是送寒衣,正儿八经给祖先送一些纸的衣服,来祭祀祖先,思念祖先教育养育之恩,冬至再烧点钱给祖先。
春节祭祖是我们重要的民俗文化,我们通过祭祖活动中的各种仪式实现跟祖先的沟通,家族传承,同时带着深厚的“慎终追远”的教化意味。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当中,这两个方面的意义同样重要,有时后者甚至超过前者。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原标题:【锦绣中国年·送迎灶君 除夕守岁】解读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码编者按中原文化随着移民,在河湟谷地落地生根,千百年来,受高原自然环境影响,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河湟文化。节俗文化是河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春节是节俗文化的重中之重。
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周口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们大多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一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