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手帕秦红梅如今人们走出家门,有四样东西随身必备,那就是“身(身份证)、手(手机)、钥(钥匙)、钱(货币)”(当然,现在移动支付更为流行,纸币已经日渐式微)。而上世纪90年代以前,纸巾、面巾尚未普及,每人尤其是女孩子的包里都必有一方手帕。
后来他从源头抓起,下决心戒烟,同时去医院治疗,现在老枪无“弹”可发。如今人人都戴口罩,即便今后疫情解除,在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老年人也应戴口罩,同时避免寒风刺激而剧烈地咳嗽、咳痰。我的朋友都是纸巾、手帕控,没有这些绝不出门。当然,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更有狠招。朋友的父亲患慢阻肺
前天中午一起聊天,说到国人吐痰恶习。当时就想起小时候用来擦鼻子、擦手的手帕去哪儿了?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用了呢?小时候的手帕去哪儿了?国人恶习?为什么好习惯没传下来中国先秦时已有手巾。至东汉,手巾的一种演变为手帕。1959年在新疆挖掘的东汉古墓中发现了蓝白印花手帕。
手帕,上海人也叫“绢头”。小时候,一块薄薄的手帕用处颇多。小朋友把它别在胸前方便擦拭,心灵手巧的还能用手帕折出老鼠模样。经典游戏更是少不了它,“丢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这首旋律和围坐一圈的场景还记忆犹新。你上一次用手帕,是多少年前了呢?
一角多钱至几角钱一条的花花手帕,不知何时静悄悄地从百货公司的货架上消失了;也不知人们何时起,再也容纳不了它的存在。手帕对于90后00后来说可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纸巾取代了它的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手帕是一种很广泛的环境卫生保洁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