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赵睿 张雪飞 新闻背景:2月6日,内蒙古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市民对于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怎么看时,一位环卫大爷给出了神一样的答复。记者:“大爷,过年放鞭炮这事您怎么看?”环卫大爷:“怎么看?我怎么看?我们都站在这朝天看。
九岁的小刚将前一天没放完的炮拿在手中引燃,因引线过短,孩子还来不及反应,炮就在手中炸开。医院急诊科接诊后安排手外中心专家进行会诊,经检查诊断为手部食指软组织缺损,大拇指多节段撕脱离断,中指指甲根儿离断伤,手面皮肤部分剥脱,伤势十分严重。
过年了,放鞭炮自然少不了。很早以前放鞭炮主要是为了驱赶叫“年”的怪兽,因为“年”很害怕听到啪啪响的鞭炮声,从此每年腊月三十人们也就借燃放鞭炮来驱逐不好的东西,辞旧迎新。在孩提时代,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就很热闹,放的放鞭炮,放的放烟花,“年味儿”好浓。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从古至今有之,给年增添喜气,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鞭炮的价格,也越来越贵,放鞭炮地区也被受到了限制,过年的时候,也只有在农村,才能够体会到放鞭炮的那种氛围。而在城市里,带着火药味的空气,还真的难以找到,多的也是汽车尾气。
今年,针对烟花爆竹的禁燃禁放比较严格,同时又出台了新规:私家车禁止运输炮仗。这几项给力措施,断了很多人违法放炮的不良念头。所以除夕晚上,炮声稀稀拉拉,断断续续,时有时无,可见新规旧章起了合力,很有效果。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文化节日,而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烟花则是春节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放鞭炮才使得过年更有喜庆热烈的氛围,而现在很多城市实行禁燃禁放的政策,虽然这里边有消防、环保等诸多方面的考量,但由于禁放政策的推行,也使得很多城市过成了“哑巴”年,失去了过年的氛围便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时久强)春节是市民燃放烟花爆竹的集中时期,昨日,记者采访唐山市多家医院了解到,今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唐山因燃放烟花爆竹意外炸伤的情况明显减少。市民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加。
东北网2月13日讯(田少东 王甦 记者陈南竹 王春颖)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明显减少,被烟花爆竹炸(烧)伤人员也随之下降。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急诊科从除夕夜至初六共接诊因燃放烟花爆竹操作不当受伤的患者9人次,比去年春节同期下降了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