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时,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特别怀念过去那种其乐融融一家团圆的美好景象。我的家庭是个大家族,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族,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春节当然也不例外。父母都是当初支边来疆的,在这片土地上,把我们几个孩子抚育成人。
【编者按】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间有各式各样的习俗仪式,这些习俗仪式中有很大一部分跟祭拜祖先有关。全国各地风俗各异,祭拜祖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澎湃新闻邀请了四位实习生,记录下他们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是如何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逢年过节更是老百姓向祖先尽孝道的日子。每逢春节,无论平时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都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扫墓和祭祖一直是春节的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习俗最早要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祭祖的过程也有差异。
大年三十除夕,老祖宗传下来5件事记得做,寓意好,牛年诸事顺利明天就是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一天,故又叫“除夕”。大年三十这天,民间就会有很多传统习俗和美食,今天就来分享闽南地区,大年三十有哪些传统习俗。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最常见的几种:祭祖、跳火群和拜天公等习俗。
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开元区政府在开元路上举办庆元宵活动。 (王鹭佳 摄) 春节,是集除旧布新、祭祖祈福、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重大节日。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都为新春佳节做了哪些准备?厦门及周边地区都有哪些春节及元宵节习俗?今日,本报记者就为您一一盘点。
年三十下午,红彤彤的春联贴上了,过年的饺子包好了,年夜饭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大娘、嫂子备好点心、水果,哥哥、侄儿们带上纸钱、鞭炮,在村东的公路边汇齐本家的人,大大小小几十口子,排着长长的队走在通往祖坟地的田间小道上,那阵势颇有些浩浩荡荡。
大家好,我是福建本地君,一个致力于传播福建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民生的草根作家,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喜爱与支持。声明:本文以农历日期为时间轴,所讲习俗(不完全)大部分存在于福建沿海地区,其他地区若有不同欢迎评论区留言。在福建地区,如果要说一个老少皆宜的活动,那必定是“拜拜”无疑。
从十几年前开始,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在感叹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说到新年越发没年味,大抵是指从节庆日中获得的快乐越发少了。一般也就把原因归之为,现在物资丰富了,以前只有新年时才能享受到的新衣美食,现在都不稀罕了,自然满足感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