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医理论中提到的气血和阴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高兴和大家再次见面,在以后的时间里,陈老师会不定时的给大家科普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如果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或者一起探讨。
药食结合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本草学原理,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调整补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点击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订阅哦!如今“健康”二字,时常被我们挂在嘴边,几乎是人人说,天天念,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随之而来的,对“健康”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健康到底是怎样的健康呢?
天有冬、夏、春、秋,气有寒、热、温、凉。地有木、火、土、金、水,味有酸、苦、甘、辛、咸。中医对草药的认识,主要从气、味两方面展开。气是指寒、热、温、凉属性,为“四气”,后世发展中增加了“平”性;味是指酸、苦、甘、辛、咸,称“五味”,除五味外,后世补充了“淡”味。
导读: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快,给人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的疾病。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疾病治疗上有着其独特之处,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病和养生。今天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类知识吧。
中药的功效离不开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于四时相应,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已。药性温者法象春天,所以能生万物。药性热者法象夏季,所以能长万物者。药性凉者,法象秋,所以肃万物。药性之寒者,法象冬,所以杀万物者。
来源:【厦门日报】饮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某一味有偏好,可能反映出对应的身体脏器需要调理。中医也有五味:辛、甘、酸、咸、苦。饮食的五味和中医的五味有何关联?它们和五脏又有怎样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提到某种食材,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好不好吃。而古人则不同,古人更多关心的是食材和药物的“性和味”。因为只有了解了食材和药物的性和味后,经过调配,才能使整体得到优化组合,产生一种比它们各自为营更大的作用。研究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等),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基础。
中医所说的气,含义有两个:一个是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例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第二个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例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