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年三十的钟声即将敲响,一场跨越千年的传统仪式正在悄然上演。人们怀着虔诚与期待,迎接一位特殊的“贵客”——灶神。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习俗,它承载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串联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神秘色彩的接灶神仪式,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灶神作为“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既有主管人间饮食制作的权力,又有监察人间善恶,掌握每家寿夭祸福的职能,所以灶王是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我们会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蜡纸烛恭送灶王上达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
还有两天就是腊月二十四,送灶王、打扫卫生迎接新年,送灶王也称为“祭灶”,所谓“祭灶”就是祭拜灶王爷,以前在这天还会有仪式举行,现在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好多习俗仪式逐渐被淡化,甚至有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祭灶”,那么祭灶都有哪些讲究呢?
北方地区到了腊月二十三要过小年,小年也是送灶神的日子,也是一年中倒数第二个重要的节日。每个地方的小年都有不同的过法和讲究,比如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南方腊月二十四过。这是受古代“官三、民四、船五”的影响,意思就是官府是二十三过,百姓二十四过,船上的人家二十五过。
“民以食为天”,人人离不开饮食,而饮食与厨灶却是分不开的,也只有通过厨灶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和美味佳肴供人们食用。为何要“祭灶”?这究竟是咋回事?“祭灶”是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就是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感恩“灶神”,并希望得到“灶神”的佑护,祈得平安顺遂、饮食不缺、年年能够五谷丰登。
春节中国人最有仪式感的节日由春节衍生出来的春节习俗更是被华夏子民代代相传、广为传诵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七传统的习俗都有哪些?除夕,俗称“年三十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守岁,自古传承着祭祀神祖、压岁钱、团年饭、包饺子、踩岁、放鞭炮、猜谜语、打牌等众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