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联合承办的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涪陵举行。
3月31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成都召开,这是对接活动今年来的首场。在四川的活动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要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
一部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四川三线建设重大历史成就回顾朱艳林三线建设从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决策,到2006年调整改造基本完成,前后共约42年, 分为大规模建设和调整改造两个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从1964年至1980年,投入资金 2052亿元,建设了几千个项目。
今年是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南铝)建厂60周年。为国而生,以铝报国,西南铝60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2025年1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的西南铝,探访工业遗产,感受三线精神,并进一步解码这家老牌企业的创新动能。
三线建设发生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当时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认为短时间内要打仗,打大仗,为了保证打仗期间,国家工业,国民生活不受影响,匆忙启动三线建设建设三线厂,三线厂为了保证安全,大多建设在大山深处,安全是保证了,进入新时代后却不能保证继续发展,被迫搬迁。
“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地区诞生了一批大中型企业。近年来,西部各省区市积极落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盘活相关遗产资源,打造工业文化产业园区、主题研学基地等,留住“三线记忆”。观众在位于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的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参观(3月9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