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硝烟已散去,和平的第一缕曙光开始照亮这片土地,总有一些人选择了背离。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北平和平起义的前夕,被傅作义赶出北平的七名高级将领,那些本应效忠建制,却置身事外的人们,他们的结局又将如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编辑 |滔滔历史上官云相于1895年2月26日出生在山东省商河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他的父亲上官维曾以务农为生,但家境一直较为贫困。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前进,1月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的拦击,新四军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进行抗击,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逃往台湾,试图在海峡彼岸寻求最后的庇护,在这些逃亡者中,有一位名叫上官云相的国民党中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也非蒋介石的嫡系亲信,却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崛起,成为国民党军中一颗耀眼的将星,他的仕途却因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皖南事变而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在中国处于风雨飘零的那段时间里,国共两党进行了多次的较量。给我们的党和军队造成重创的,大概就是上官云相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他就已经担任国民革命军的师长了。再往后说,一直到国民党被赶出内地,他都在拥护着蒋的政权。他的这一生都和蒋介石、剿共这些词汇离不开。
在济南近代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三位“名人”,他们是历城人孙传芳,商河县人上官云相和济阳人卢永祥。第一位,卢永祥。他1867年出生,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江浙战争”的主角。长子卢筱嘉位列“民国四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