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小了说影响大家抢红包的热情,大了说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种理财产品、微信红包等越发火热,但是现在情况有变了。近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针对当下火热的网络支付出台了一系列新规。
近日,小编不少朋友在传,“今年不能愉快的发红包了,微信发红包累计不能超过1000元!”到底是真是假?为何有这样的说法?这事还得从2015年12月28日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说起。
科技传媒网最新科技新闻报道 不少人担心如果未进行实名认证会影响微信红包使用,以及一些小额支付的便捷性。对此,新版办法特别新增了一类支付账户,只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立的Ⅰ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但限额仅有1000元。
12月28日,几经波折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终于尘埃落定了。这部网络办法,到底是不是真如传说中那样严格?以后大家还能不能痛快地抢红包了?央行权威解读来了,91君和你一起去探一探真相。来源:央行官方微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谁理谁财!
点击上方「中金在线」轻松关注~图片加载中,建议在WIFI环境下阅读,土豪随意!(来源:央行官方微博@央行微播)编辑:陈婷婷消息快一点,知道多一点!国内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财经记者类公众号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关注2015财经博客评选巅峰对决倒计时3天!
【电脑报在线】春节临近,微信红包又要满天飞了,可之前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只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立的Ⅰ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但限额仅有1000元。通过至少三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才能成为II类账户。
临近春节,你红包都准备好了吗?不不不,小编不是说这种传统红包,而是——网络红包······比如☟☟但是昨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终于尘埃落定,将于明年7月1日起实施。新规落实后,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消费额度会否受限?
#互联网科技#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应用场景不断的扩大,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都从线下转变到了线上,就比如支付、社交,我们都需要借助手机以及软件来完成,其中微信作为国内社交巨头、支付巨头,使用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1亿,而每逢节日我们也都喜欢使用微信发红包、转账,那你们
备受关注的网络支付新规,终于赶在2015年的尾巴推出了最终版。新规明确提出支付账户实名制管理制度,并对消费支付限额做了规定,并称为“史上最严”。对于“最严”新规,小伙伴们最关心的莫过于:今后还能愉快的抢发“红包”和“剁手”吗?
曾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近日终于尘埃落定,没有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零钱包收发红包,但累计发红包的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据了解,按照该办法的规定,网络支付也不是一律被限制在1000元。
    红包大派送的季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是不是有点蠢蠢欲动?当然,对于这个红包爆发的季节来说,对于那些各种节假日,各种纪念日,各种不是节日的节日,都能拿微信红包拿到手软的网友来说,青报君播报的消息,恐怕不太中听哦。
央妈年底大招一个接一个,今天下午,《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今天终于出台啦!什么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其实,你每天都在用的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就在其范围内。这个新规的出台,重点就是:将不同的账户做了分类,并且对支付上限做出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