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今年的年俗肯定又要同往年不一样。这是左邻右舍在电梯里、弄堂小区里碰到,必然要涉及的一个话题。现在逢到过年,老人们都会感叹,现在过春节,年味是渐渐淡了。再不像原先那样,有那么多的规矩,那么多的讲究,很多事情,只能意思意思,走一个过场。意思到最后,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徐老师曾假座上海图书馆,用上海话为新老上海人说说老底子上海人过年的那些趣闻轶事。春节是全球华人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标志性的节日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春节也是极富仪式感的节日,内容十分丰富,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
最近,走进华山路上的老字号品牌馆就像是到了欢度新春的老上海家庭,书房里写福字、对联,一旁的橱柜里是雷允上新年香囊;客厅窗边的茶几上,摆着大白兔奶糖盒,一旁的长桌上,可以坐着用中华铅笔画画涂色;餐厅里是新雅的坚果、稻香村的猪肉脯、乐惠牌大米、梅林午餐肉……老字号带来的过年传统,让人
龙年如期而至,今年的你有没有期待过年呢?现代人过年的选择比以前更多样了,有的人抓紧假期的时间出去旅游,有的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团圆过节。在小编小时候,小年夜这天大家都早早起床,开始打扫卫生。把旧的福字换下,贴上新的,寓意新年新气象。
春节,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传统习俗,每个“小我”与“大家”共同书写的文化记忆。去年12月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农历乙巳年将迎来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海上年俗风情展挖掘上海人过年的有趣风俗、热门内容走街串巷,过年“一道白相”昨天,“魔都新春娱乐指南——第十九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在市群艺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海上年俗市集同步开张。“今年,展览聚焦‘娱乐’这一话题,带领观众走街串巷,以市民的视角观察这座城市,一道去白相。
要想年味浓,年俗少不了~地域不同,年俗不同上海年俗知多少?社长带你瞧一瞧~大年初一:贺岁拜年正月初一,人们正式步入新的一年。按传统,不论男女老幼,都要衣冠崭新,堂前点燃红烛,以茶果、粉圆、年糕祭祖和祀神,焚香叩头,献供新茶,以祈一岁康宁。
龙年新春马上就要到了坊友们想好怎么过了吗?如果不想离开上海出去“浪”在阿拉魔都本地来个“深度游”好好领略白天与夜晚申城不同的美也是不错的选择哦赶紧看过来!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携手各区融媒体中心,特意为您准备了一道荧屏盛宴。
年夜饭桌上的本帮菜,窗户上张贴的窗花,桌案上亭亭玉立的水仙花,社区锣鼓喧天的手狮舞表演,在夜间“绽放”的彩灯……即使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大街小巷的很多细节中,仍然感受到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年味。这些习俗,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