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2月14日电 题:千年晋祠里的“年味”:寻“龙” 舞龙 赏民俗作者 高雨晴工作人员身着“龙宝宝”服装,与游客亲密互动;游客将舞龙棒举过头顶,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表演背铁棍,向游客展示当地春节民俗……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千年皇家园林晋祠处处洋溢着浓浓年味。
今年正值农历甲辰龙年,龙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崇拜的图腾,“舞龙”起源于中国,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两千多年来,这项传统运动带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历代相传,一直广受人们喜爱。三林舞龙作为传统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近日,万宁西门龙舞龙习俗非遗传承人王凯早早来到西门婆祖庙的东厢房,继续赶制西门新龙。舞龙,是万宁春节的一大传统民俗活动,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万城西门的青龙和宾王的红龙。
“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春来。”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到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年俗更是丰富有趣。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神话生物,“龙”占有特殊地位。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海中的神物,可以呼风唤雨,为人们消灾解难。
舞龙舞狮是中国春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以其充满活力的表演和吉祥的寓意,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龙,源自中国古代的图腾,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狮子,则喻示着勇敢、力量与豪迈,被视为祥瑞之兽。人们用舞龙舞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带来好运和吉祥。
春节将至,江西省婺源篁岭景区,村民舞动板凳龙,展演民俗文化,迎接龙年的到来。据了解,每年春节,当地村民都有舞板凳龙闹新春的传统,祈福祖国繁荣昌盛,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板凳龙灯身长百米,由40多位村民共同舞动。现场游客随着龙灯队伍,走村串户,沉浸式体验婺源传统民俗。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本该藏于九天之上,隐于五洋之中,腾云驾雾,寻常人不可见。蔡质的《汉仪》曾经详细记载了一次汉朝皇帝观看舞龙的场境:“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人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 跳跃嗽水,作雾障目。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邀戏于庭,炫耀日光。”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隆重盛大的节日,是集祭祀、欢庆、娱乐、美食、团聚于一体的大型节日。春节历史悠久,蕴含了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精神图腾、民俗民情的精华,以除旧迎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
湘江 腾飞起舞的吊龙、奇幻诡谲的爬龙、威风凛凛的神龙、气势恢宏的硬龙……1月28日晚,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举行的“非遗展盛世·龙狮闹新春”巡演活动中,舞龙、舞狮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非遗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各色“龙”“狮”、花灯在夜色中走街串巷,声势浩大,美轮美奂。
除夕夜,舞龙耍狮在雪域高原的阿坝州松潘古城是喜迎新春的传统习俗。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来自松潘古城进安镇几个村、社区的舞龙队伍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开始舞龙耍狮表演。彩龙翻滚,高低挪移,雄狮跳跃,来回穿梭,让松潘除夕夜的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