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 年,大都的失陷虽然代表着元朝的灭亡,不过,就像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学家谷应泰所评论的那样,“元亡而实未亡”,因为元顺帝至少名义上还控制着东北、蒙古、山西、陕西、甘肃、云南等地区,能够对明朝北伐军构成直接威胁的元军武装力量分散布置于从辽东到甘肃的几千里战线上,史书称其“引弓之士”还有百万之众,盘踞在广阔的地盘上,拥有大量军械物资与驼、马、牛、羊,从表面上看,似乎具备将战争进行下去的能力。
本文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作品我们爱历史专栏首发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瓦剌的明武宗朱祁镇,被瓦剌可汗也先围困于土木堡,是日深夜瓦剌军总攻,明军全线崩溃,号称最精锐的数十万明军三大营,顿时被打得灰飞烟灭,仅骡马损失就达二十多万匹,兵器火药损失更无算。
熊桴在江苏为官二十余年,先后与倭寇作战30余次,斩敌1400余人;后在云南平定了土司叛乱,又在山东与朱衡共议凿渠、筑堤治理水患。熊桴刚由出色政绩晋升为浙江右布政使,就被朝廷从浙江调往广东前线。张居正告诫广东巡抚熊桴,必须破格整顿才能革除积弊。
碧蹄馆之战:为啥从万历年开始,明军主将亲自上阵搏杀成为常态。在那个钦差威胁不断、忠奸难辨的动荡岁月,明军主将亲自上阵厮杀绝非罕事。当年那一役"碧蹄馆之战",李如松与倭将斗智斗勇,场面极其惊心动魄。到底发生了什么激烈交锋?说起这场惊心动魄的碧蹄馆之战,就不得不从壬辰倭乱说起。
1401年(建文三年)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率燕师南下。不久就抵达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吴杰、平安驻在真定,我军若屯兵城下,他们必然合力援攻,如今真定距德州二百余里,驻军其中,敌必出迎战,取其一军,余敌必破胜。夹河之战。
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刚刚一统日本的丰臣秀吉下令全国动员,向各个大名征召士兵,前前后后调动了近三十万大军,并于当年三月进攻李氏朝鲜,意图以李氏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此时日军刚刚经过战国时期的混战,存活下来的都是战国精英,士气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