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将来临,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开始在北京长安街等城市主干道两侧安装大红灯笼、中国结等,喜迎春节。1月20日,国网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技术人员在调试北京长安街上的大红灯笼。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1月20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上装点的中国结彩灯。
随着北方小年的悄然来,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正式拉开了春节庆典的序幕。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安街及沿线的春节景观布置犹如一幅被点亮的梦幻画卷,在世人面前缓缓展开,宣告着京城已全面进入“春节模式”。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田晨旭)“屠苏成醉饮”“长河落日圆”“但愿人长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琉璃厂文化街,全新亮相的百米诗词星河长廊吸引了一众游客驻足欣赏,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齐声诵读着美妙的诗句。游客在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的诗词星河长廊拍照留念。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北京的春节》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已独特的春节习俗。《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选入教材时作了一些删节和改动。
电子教材知识点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课前导学】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思考老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读课文,抓住背景春节的三个高潮——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的相关场景,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的热闹与隆重,体会北京春节习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