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其高,致其远——上海交通大学致远通识丛书新书发布会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研讨会,于本月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书院召开。此次新书发布会由上海交大致远学院与上海三联书店联合举办,由致远学院副院长周栋焯主持,致远学院党委书记周永丰致欢迎辞。
“如何分辨音乐人谱写的乐曲与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通过输入提示词,人工智能会怎样进行扩散和降噪,生成更符合需求的图片?”在浙江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上,一系列既前沿又有现实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们感叹“有益又有趣”。
近日,《哈佛的启迪: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书院举行。书中探讨了“通识教育不是什么?”“批判性思维的边界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证明”“通识教育与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等话题。发布会由上海交大致远学院与上海三联书店联合举办。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未来的重心应在何处?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上说:“需要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当日,来自260余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管理者、通识课程教师、研究学者等600余人集聚上海复旦大学,研讨人工智能时代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6月中旬,高考分数还没公布,考生李彬就开始收集信息,为报志愿、选专业作准备。“看到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推送了一则消息,提到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各位小伙伴,今天咱们来聊聊为啥清华和北大这些顶尖大学都特别重视通识教育。你可能会问,通识教育到底是个啥?为啥这些大学都这么看重它?别急,我来给你唠唠。通识教育是啥?通识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河南日报记者 史晓琪真正优秀的人才,除了出众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创造活力、独立思考精神、无私大爱价值观等素质。在人才备受重视的今天,除了加强专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如何做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11月3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大力推行典籍文化中英双语通识教育是推进中国声音全球化表达的内在需求与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典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能通过双语通识教育推动中华典籍文化焕发时代生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日前,“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系列讲座首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举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于海教授主讲,聚焦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代表作《文化的解释》的经典文化理论、相关解释案例及具体文本解析等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