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每年春节,华灯初上,当家人团聚,当故友相逢,纷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对面的朋友,无论您身在异乡“就地过年”,还是跨越时空的“云过年”,或者围绕父母身边“团圆过年”,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大众日报丰收副刊联合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春节故事”征文,请自由展开发挥构思,我们期待看到您不一样的春节故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刘翰书新春将至,云阳县“墨香迎春 福满云阳”新春写春联送祝福公益活动举行。 共青团云阳县委供图新春将至,云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携手云阳县海峡小学书法社团,共同举办了“墨香迎春 福满云阳”新春写春联送祝福公益活动。
央视一套 春节近,年味浓又到了一年一度贴春联的日子!先左?后右or后左?先右春联到底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这春联你会读吗?提到春联,就不得不提咱老祖宗独特的语言魅力。你见过只由一个字组成的春联吗?
春联亦称“对联”“门对”“春贴”“对子”,以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文字精巧,被誉为最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过春节时贴于门柱上以渲染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祈求福运的良好心愿。其中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年味。春联的起源流行的说法认为春联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的后蜀。
这红纸黑字,是浓浓的年味,它飘荡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了挥之不去的情愫。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桃符”,即用暗红色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分别画出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避邪,以求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