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家山最想过家乡的年,因为它保留最传统的年俗。除夕夜,吃团圆饭之前,最隆重的仪式感就是祭祀堂屋里外的祖先和天地。堂屋神龛上分两部分,上部分是祖先,下部分是土地。祭祀仪式先神龛和土地上燃起香烛,再抬出高凳摆上供品(一般是焯水的猪肉、整鸡、茶、酒、糖果)。
话说除夕下午四点多钟就要包好水饺,水饺的馅子不能用牛肉,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大北屋门口东边放上一个小桌子,这里要说一下,如果四合院走的是东南门,则东边为上,相反,如果走的是西南门,则西边为上,小桌子则要放到西边。
记得小时候在宣平老家农村,喝过腊八粥之后,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年味就是诸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活动的叠加:舂年糕、煎糖油、切糖点、祭灶神、掸尘、炒年货、蒸发糕、做豆腐、煮年菜、宰猪宰羊、杀鸡杀鹅、贴春联、谢年、吃隔岁、造火亮守岁、开门仪式、燃放鞭炮、拜年、开年等等。
过年这天,早上煮面条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除夕也称“大年三十晚”,是辞旧迎新过大年之时。这一天,游子归乡,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年夜饭、推杯换盏,有些地方还有“守岁”的习俗,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老话讲“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一年中相当重要的月份,从腊月初一到大年三十,有着大大小小的节日和传统民俗,“年味”就是这么一点点积攒了出来,到了腊月十五,也是农历年中最后一个月圆之夜,每到这一天,民间有“祭玉帝,祈平安”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