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日前,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采访团,走进沂蒙山腹地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民宿红瓦白墙,街巷干净整洁,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红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打卡。西墙峪村不大,全村共229户634口人,由16个自然村组成。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这里是一处集党性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红色研学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常山庄古山村风貌、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广泛开展红色旅游、团队研学游活动,推出了《红嫂救伤员》交互展演情景剧,摊煎饼、送军粮等红色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览中亲
12月1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实地探访、沉浸式领略红色文化之美,感受沂蒙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红嫂家乡旅游区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采风团一行观看了沉浸式情景小剧《战地医院》演出。
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升华。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9月10日,“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东临沂。当日下午,在临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内,沉浸式剧目《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接连上演,它们是沂南县推出的红色文献史诗情景剧。作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了沂南的历史财富。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2日讯 11月,闪电新闻客户端《闪电探馆》专栏策划推出《文化“两创”看山东》周更短视频,展现山东牢记嘱托,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的生动实践。山东红色文化薪火延绵、影响深远。
临沂市沂龙湾小学坐落于临沂市行政文化中心,学校注重以德育塑造学生的心灵,重视让学生在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中体验、感悟与实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胡睿智作为临沂沂龙湾小学六(9)中队一员,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社区等组织的红色文化活动,他最喜欢的就是红色研学活动。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传承红色基因,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近年来,临沂市红色旅游日渐兴起,但由于许多红色展馆、景区展陈设计形式单一,手段雷同,展品多为革命时期的文件和工作、生活等用品,对公众吸引力不足,参与程度有限。
在临沂客户端讯巍巍沂蒙山,绵绵沂水长。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岁月,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山的真正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更在于这里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