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钟鼓楼:晨钟暮鼓用声音管理时间的范例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
北京中轴线上,哪座是起始之门?哪座是国门?哪座是皇城正门?哪座又是宫城正门?门前门后,门内门外,又有哪些配套?这些门都还在吗?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有什么样的故事?那些消失的门到底长什么样?这些答案,都在文史学者李哲近期出版的《中轴之门》中。
12月26日,参观者在正阳门箭楼下参观。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罗鑫)经过修缮、布展等工作后,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箭楼26日起恢复向社会开放。据介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中轴线上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敞开“大门”。
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位于中轴线上的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夜景。
北京中轴线的传统起点是北京外城正门永定门,它的规制在外城诸门中最崇隆,内有一条长而笔直的石道,类似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这石道在皇帝出行时化身御道,在平日里则任由百姓通行,这条长长的石道,在通过天桥时会有一个优雅的跃起,然后一直通往内城正门正阳门,这是“国门”,而且国门外是前门大街,国门内是棋盘街,都是繁华市井,中轴线上的烟火气正由此而来。
作者:张利芳(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北京中轴线最早形成于元大都时期,这时的城市中轴线从北部的钟、鼓楼向南到大都正南门丽正门。明初将元大都南城墙南拓至今正阳门一线,中轴线此时由丽正门向南延伸至正阳门。丽正门外的轴线在明初南郊建成山川坛和天地坛后初具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