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2月22日文章,原题:古驰、普拉达和蒂芙尼大举押注房地产 从纽约第五大道和第57街的拐角处望去,蒂芙尼的门店看起来就像1961年的样子,当时奥黛丽·赫本穿着迷人的小黑裙,站在蒂芙尼橱窗前,啃着牛角包。然而,店内情况却大不相同。
英国《经济学人》2月20日文章,原题:管理一所顶尖大学是美国最难的工作吗? 要想成为美国顶尖高校校长,你不能没有完美无瑕的学术记录:2023年7月,因一篇报告引发的学术不端风波,时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神经学家马克·泰西耶-拉维涅引咎辞职。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2月2日文章,原题:“小”但有能量:可爱如何占领了世界 浏览任何社交媒体动态,很快就能刷到一个可爱的视频。可能是一个咯咯笑的婴儿,可能是一只小兔子在啃草莓,也可能是一只小熊猫向空中挥舞着爪子。
英国《经济学人》11月18日文章,原题:你的硕士学位是鸡肋么? 未来几个月里,北半球将有数以百万计的学子选择继续申请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多数都会选择一到两年制的硕士学位,以期从本科生人满为患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
英国《经济学人》12月19日文章,原题:为什么日本的小孩会独自乘坐地铁?为什么日本棒球明星大谷翔平赛后会捡垃圾?为什么日本人会好好排队,会耐心等绿灯?简而言之,为什么日本如此井然有序?有人说,答案可能在于日本的小学。日本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了独立性。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2月19日文章,原题:金融、咨询和科技工作正在吞噬尖子生要了解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如何看待自己,只需翻阅它们的招生手册。那些嬉笑的学生在整洁的草坪上精心摆拍的照片,勾勒出一幅关于个人成长和思想探索的理想画面。然而,外界对常春藤的印象却截然不同。
英国《经济学人》1月4日文章,原题:为什么55岁以上的人是新问题一代,婴儿潮一代的坏习惯一直延续到退休 尽管“退休社区”通常令人联想到平静的生活,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某些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却充满了狂欢与叛逆氛围,这也反映了老年群体的一些显著行为变化。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月18日文章,原题:印度外交政策的印度教色彩有多浓厚 印度宪法开篇就写道:“印度,即婆罗多,是一个国家联盟。”由于无法就使用英文还是梵文名称达成一致,宪法起草人将两者都包括在内。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1月11日文章,原题:起立鼓掌热潮已从百老汇蔓延至伦敦西区 戏剧《暴风雨》谢幕时,魔法师普洛斯彼罗的扮演者西格妮·韦弗走到前台对观众说,若得不到观众“热情的掌声”,魔法师将永远被困在岛上。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0月3日文章,原题:狼如何从民间故事中的反派变成文化战争的替罪羊几个世纪以来,狼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欧洲儿童的睡前故事和梦境中。这个令人恐惧的食肉动物曾在公众的想象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格林兄弟童话故事里,狼会吞食森林中游荡的孩子。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月4日文章,原题:印度、印尼和沙特能成为下一个大经济体吗? 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当务之急: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富裕。随着新型绿色技术的出现以及一些贸易关系的破裂,全球经济正在发生变化。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12月20日文章,原题:印度人为何对该国闪亮的新地铁线退避三舍 2014年当莫迪成为印度总理时,印度的整个地铁网络全长229公里,还不到当时上海地铁长度的一半。此后莫迪政府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地铁扩建活动。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英国经济活动相当疲软】财联社2月6日电,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表示,英国经济活动“相当疲软”;供应端可能会出现“一点点”改善;GDP增速不会太快;对于英国经济而言,通胀下滑是“好消息”;预计英国通胀将下滑至“接近、甚至低于目标”的水平。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0月31日文章,原题: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以船为家佐伊·布勒萨拉的邻居是天鹅,她的早晨从水面上迷蒙缥缈的日出开始。4个月前,这位24岁的插画家离开了她在布里斯托尔的家,买了一艘窄船,她认为这样比租房子还便宜。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伦敦6月17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日前刊文说,中国科研实力增长迅速,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但文章同时指出,中国科研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文章介绍说,从高影响力论文,即经常被同行引用的论文,可以看出趋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