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公司员工向记者报料称,公司的一部门QQ群内混进了一个不明账号,在抢了几轮红包被同事注意到后,竟火速退群。随后报料人通过公司员工列表查找该账号的备注名称时发现,公司并没有这个员工,怀疑是“红包党”潜伏进群抢红包。
“夏主任,最近我感觉好了不少,公司日常简单事务也能处理了,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工作。”前段时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双相障碍科主任夏泳的诊室里,前来复诊的王哥状态良好,而就在1个月前,他曾一度起了轻生的念头。
作者 l 悬崖上的猫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一些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群特别热衷抢红包发红包。昨天下班前,一同事问老王,你今天抢了多少红包?老王沾沾自喜地说,他一共抢了53块钱。
领导在微信群发了5个红包,我每次都抢,次日上班被领导叫住在公司里的时候,一般都是会有一些微信群,在这些群里面,公司里的员工基本上都会要加进去,这样的话,平时老板或者是领导在安排什么工作任务的时候,其他的员工都是能够在群里面看得到。然后集体回复一下,表明自己已经了解到这个情况。
一边是给家里人发红包的“甜蜜烦恼”,另一边,随着微信、支付宝等平台“抢红包”活动的兴起,抢红包更是成为职场人过年期间的必备调剂。只是这边厢刚因为一个红包喜上眉梢,那边厢却又因为红包怎么发而苦恼不已,同事之间的发红包俨然成为职场人情绪的“晴雨表”。
“董事长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啦,抢还是不抢?”4日上午10点左右,杨海(化名)的手机震动了一下,解锁一开,原来董事长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红包,他按捺住了内心激动,没好意思吃这第一口螃蟹。接下来,他的不好意思就转化了庆幸:当天下午,公司下发一纸处罚通知,抢红包的前三名,每人罚款500元。
新京报快讯(记者刘洋)新京报(微信公号ID:bjnews_xjb)记者3月3日上午从北京三中院获悉,日前受审的“红包命案”被告人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赔偿被害人家属。此前,成某建立微信群,因发红包与群友起冲突,演变成和群友线下约架,酿成命案。
由抢红包和发红包组成的红包大战,堪称各社交平台的年终大戏。明星大腕、神壕大咖、宅男腐女、老板员工纷纷参与其中,让运营商、平台商和银行的服务器亚历山大,数字与手指齐飞,喜乐悲欢同上演。至红包大战的高峰—春晚摇一摇到来时,摇一摇峰值在8.1亿次,互动总量在110亿次。
图片来自网络【抢红包被罚500元】1月4日,一则集团办公室的处罚通报在成都的一家公司传开了,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有人因为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被公司处罚了500元。“红包是老板自己发的。”据了解,当天有3人在工作时间就抢了红包,其余员工在中午12点左右才下手。
前日晚上10时,厦门市一家旅游公司的微信群里,同事们在玩红包接龙,每次发出红包金额6元,抢到金额最少的人要接龙继续发,如果抢到低于1毛钱的红包,则要发一份双倍也就是12元的红包。涂某运气不好,连续多次都抢到最少的,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已经亏了100多元。
今年7月初,家住无锡羊尖的付某在微信群里玩抢红包,“5元4包最少发”。玩了一会,付某抢到了一个最少的红包。因付某正好有事,将手机放在一旁,没有及时发红包。过了两分钟,付某拿出手机进入微信群,看到孙某正在微信群里骂自己。随后,两人开始在微信群里互骂。
“有微信红包,才叫过年!”历史回顾短短两年多时间,小小一只红包见证了中国人指尖年俗的巨大变迁,迅速演化为国民级的现象产品,实现了科技和传统间的温暖连接。仅元旦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23.1亿次,整整超过去年除夕2倍还多。QQ红包同样有超过1.
离谱?某鹅厂外包员工元旦时候在工作群抢到5块新年红包,组长私聊称没有外包的份儿要求退回。外包和正式员工在某些公司的确会有些差别,但是没没在鹅厂都能听到各种奇葩的区别对待,比如之前还听说过外包人去鹅厂公司开会不能拿免费小零食吃?这是有啥稀罕的特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