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了新版《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从肥胖的界定标准、肥胖的干预和治疗等方面为普通公众和专业医生提供指导。到底多胖才叫胖?如何减肥更科学?往下看,一同了解↓↓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这几年,很多人一直把“减肥”挂在嘴上,但大部分人的“减肥”一直在路上。减肥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怎么减肥才科学?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大家口中的“我太胖了”和肥胖症是一回事儿吗?
一提到碳水化合物我们就会联想到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年轻人为了减肥推崇低碳甚至无碳饮食但长期不摄入碳水对身体的危害可能是巨大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供能比例最少,一般不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通过减少或阻断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减肥方式广受追捧。这种被称为“低碳减肥”的办法靠谱吗?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这种人体必需的营养,一旦摄入过量,无法消耗掉的葡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
他知道主食中普遍含有碳水化合物,能够转化为糖,不利于自己的病情,所以老张甚至开始不吃主食,肉也吃得很少,每天开始买各种各样的水果吃。老伴儿和儿子看着老张,也觉得不是个办法,虽然多吃水果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拿来当饭吃。
央视网消息:春节假期后,有些朋友可能发现自己长胖了,于是开始寻找减肥的办法,制定减肥计划。那什么情况下需要减肥?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减肥呢?来听听专家怎么说。什么情况下需要减肥?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医学上一般使用体重指数进行衡量,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
米饭、馒头、面条、烙饼等是很多人日常的主食选择,但是由于担心长胖、升高血糖,很多圈友选择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有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达53.7%,最有益抗衰和延寿”。世界卫生组织更新指南:“碳水化合物,最该吃这4种!”。具体怎么吃碳水化合物才健康呢?
网上有种说法是,为了让身体优先消耗脂肪,减少碳水摄入,甚至是不摄入碳水,只吃脂肪类食物,长此以往会让身体在运动的时候优先消耗脂肪里的能量,从而可以快速减脂,这样的说法科学吗?如果是可以的,那么像我这类根本不吃纯肥肉的人来说,改成吃红肉和蔬菜的话效果会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