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有一个词的出镜率非常高,而只要有它在场,那句诗也会非常有意境,这个词就是——未央。《春日》唐·上官仪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古人对“未央”喜欢之甚,不仅见于诗词,在汉代,甚至宫女向太后请安也会说“长乐未央”,以表示祝福。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6期,原文标题《长乐未央,长毋相忘》,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在瓦当、铜镜和带钩这样的生活物品中,汉代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祈愿。长毋相忘的深情,比起现代人,他们似乎更贪心一点,更执着一点。
文/诗书则智编辑/诗书则智前言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对自己进行化妆和照相的器具。根据现有的考古学材料,中国第一次出现的是在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时期,到了汉代,“铜镜”兴盛起来,并逐渐进入到了普通家庭。
释义:时光忍让,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又接近一年尾声,愿所念之人,岁岁安好,心之所想,皆能如愿。译文:新的一年,愿大家都能万事随想,所爱如山,从此眼底是绚丽,周遭是晴朗,嘴角是笑意,耳畔是绚烂的烟火,心中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从前的日色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锁了,人家就懂了。”这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在木心先生去世之后,被广泛流传,大街小巷都在放《从前慢》这首情歌。与现在车水马龙的世界相比,以前的日色似乎更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