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如镜 王泗荣 摄千年盐井古盐田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南部的纳西乡、曲孜卡乡。盐井的藏语名为“察卡洛”,意为生产盐的地方。当地人采用最原始的制盐方式,把澜沧江畔的卤水引到盐田里,然后经过风吹日晒,把水分蒸发掉,留下盐粒。
2月13日,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村民珍罗正在扫盐。在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两侧,有一处古老的、大大小小数千块盐田。史料记载,当地晒盐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木柱搭建的盐田,高低错落,依河谷山势,在临江两岸蔓延。
来源:西藏日报18日,记者从《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盐井古盐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6月1日,《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芒康盐井古盐田的保护传承、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条例涉及芒康盐井古盐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等内容,对井盐的历史文化、技艺传承弘扬与可持续利用等作出规定。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村民在古盐田里劳作。
8月11日,传承千年之久的西藏昌都芒康古盐田,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考察团队——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率领的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共同组成的“芒康古盐田考察团”。
昌都之旅第三日,早上从巴塘出发,沿着G318国道往西藏方向前行,跨过金沙江大桥之后,算是正式进入了昌都辖区,然后翻越4150米的宗拉山后进入本次“传奇昌都”之旅的第一座昌都城市——芒康,随后转入G214国道南下,翻越4200米高的红拉山后进入本次活动第一个重要的景点——千年古盐田。
芒康盐井田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族民族乡境内的澜沧江两岸,至今该地的制盐历史已有上千年,迄今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制盐技艺。据当地村民介绍,搭建盐田的木桩也个个都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木桩时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
从雾浓顶十三白塔观景台出来,继续赶路,向着芒康前行,出了德钦,就离开云南进入西藏境内了,沿着澜沧江河谷逆流行进,来到了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千年盐井,这个纳西族村落,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制盐方式和壮观的盐田景观,据考证,盐井在唐朝时期就有晒盐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多年,《格萨尔王》里有文字记载。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村民在盐田里劳作(10月20日摄)。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位于澜沧江畔,当地从唐代开始制盐,距今已延续1300余年。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强的泥土铺成平面夯实。
在昌都你能找到对西藏所有美好的向往在昌都你能遇见心目中最美的西藏昌都市十二大景点带你一起感受“传奇康巴·幸福昌都”▼▼▼01 盐井古盐田芒康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盐纳西民族乡,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国家4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