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人们认为冬至是“吉日”,应当庆贺,我国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地区,人们往往都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在河南南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羊肉馅的饺子,这是为什么?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告老还乡之时,正赶上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路上,他看到很多穷苦百姓面黄肌瘦,衣不蔽体,有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因此,他苦思冥想几天,根据自己行医经验,研制出一种祛寒娇耳汤,于是他让弟子打起棚子,支起大锅给穷人们进行水疗,治疗冻伤。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在我国中原及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提到张仲景,我们的印象完全是在《伤寒杂病论》上,因为这本书就是张仲景所写,说起张仲景,那是非常厉害的,它确立的我国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俗语说“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可见人们对于饺子这道美食的喜欢。张仲景早年从师于名师张伯祖,他才思过人,善思稳重,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后,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今天是冬至,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俗称“进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这天,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都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冬至为啥要吃饺子呢?据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