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浙江嘉兴桐乡举行蚕神祭祀。现场,非遗“高杆船技”再现。桐乡市洲泉镇,地处杭、嘉、湖三府之交,河汊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长期以来,百姓多以蚕桑生产为业,蚕神祭祀便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都会举行蚕花水会。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高杆船技应运而生。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今天下午,还没走进秀洲区王江泾镇古塘村,便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走近一看,只见一阵云烟中若隐若现几个人影,空气中熟悉的爆米花味瞬间传了过来,儿时的记忆瞬间涌入脑海。在这里,由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古塘村共同举办的非遗年俗节正在进行中。
嘉兴王江泾莲泗塘网船会是一项民间自发组织形式的传统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当地百姓习惯叫刘王庙庙会。刘王庙庙会的历史并不长,据了解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为了纪念刘猛将军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后逐步发展演化为固定的民间习俗。
潮新闻 见习记者 戴子函 通讯员 何振泓1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700余家文化礼堂齐迎新春。2月4日晚,平湖新仓镇秦沙村文化礼堂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2024年嘉兴“村晚”,就在这里“热映”。非遗与流行结合,越剧与R&B结合……现场,12个节目各有千秋,地方文化呈现百家齐放。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我爱过端午!因为好玩的活动太多啦。”今天下午,吴承朗和妈妈一起来到嘉兴子城遗址公园,参与“嘉韵”端午非遗集市。搓香丸、做香囊、抖空竹、踩高跷……8岁的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那么简单。
端阳大集里,伍子胥、货郎等沉浸式NPC互动体验,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戏台上,大人、小孩唱着精彩的戏剧选段,台下的“票友”们看得投入……6月2日上午,2024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浙江嘉兴子城举行,拉开了禾城年度端午民俗文化活动的大幕。
中新网嘉兴6月9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 陈建钟)闪展腾挪、立卧滚抖……一头头身披金毛、红须飘飘的瑞狮眨巴着大眼睛,晃头晃脑,时而矫健勇猛,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6月8日上午,一场舞狮表演,拉开了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第七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的序幕。
来源:【人民网】配菜、烹调、摆盘装饰……6月8日上午9点不到,浙江嘉兴月河历史街区的各家餐饮店就忙活起来。“今年的菜品很丰富,烹饪方式也考虑到各年龄段的食客,希望能够让他们满意而归!”邹栋是景区内邹大仙餐饮店的老板,今年也参与了景区举办的五黄长街宴端午活动。
伴随着激昂的鼓点,队员们手持滚灯跳跃,一个个金红相间的滚灯在队员手中快速旋转……源自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海盐滚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新春佳节非常受欢迎的民俗表演之一,它蕴含着当地百姓开放、勇猛、进取的昂扬精神。
潮新闻 记者 李茸 共享联盟·南湖 许颖佳 柴一楠日前,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3A级景区神润斋里,只见艾伦双手紧紧抓住牛角,上半身和脑袋紧紧贴住牛头,用全身的力量和牛较劲,15秒后,这头五六百斤重的大黄牛逐渐被压下去,最后艾伦猛地一发力,将牛的上半身按倒在地上,迎来一片喝彩声。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草木蓊郁、粽米飘香。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家国情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普及非遗知识,今天上午,南湖晚报联合真真老老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开展“非遗小小练习生”线下手作小课堂活动。
中新网嘉兴7月4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 金雯怡)“水龙射得高,火魔无处逃。水龙射得远,火魔无地钻。”这首民谣,说的正是浙江嘉兴海宁民间习俗“水龙会”。7月4日,这场民俗文化盛会在海宁市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举行,绘出了一幅壮丽的“水龙交汇”图景。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4月5日电(唐弢、周志鹏)4日,为期3天的“双庙渚蚕花水会”在浙江嘉兴桐乡市洲泉镇盛大开幕,民俗队伍陆上巡游、请蚕花、祭蚕花、水上巡游、高杆船技展演、龙舟比赛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如果要给一个城市选择一种代表性的食物,嘉兴非粽子莫属。响当当的老字号“五芳斋”“真真老老”让嘉兴几乎成为粽子的代名词。或许因为粽子的关系,端午也成为嘉兴人每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佳节临近,一场民俗文化盛宴即将拉开大幕。
1月29日,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古镇小蓬莱公园内,游客在观赏“鳌山灯会”的兔子彩灯。当日,有数百年历史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古镇元宵民俗“鳌山灯会”正式亮灯,现场彩灯交相辉映,五彩斑斓。除了民俗灯展外,“鳌山灯会”现场还有蛋画、银杏画、纸扎灯等非遗文化民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