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传统习俗与禁忌并行 正月初一讲究多,大家牢记:牢记不能做这七件事,好运一整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月初一,作为农历新年的开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美好祈愿,在传统习俗里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马上就该过年了。在古时候,过年的禁忌有很多,比如,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忌摔坏东西;忌打小孩;忌动用刀、剪、针等。在众多的忌讳当中,还有一条最大的忌讳,那就是忌讳在大年初一讨债。在社会经济互通互融的情况下,债权、债务问题贯穿着整个人类发展史。
说起欠钱还债,本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别人在你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信任,这样的朋友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可是,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些人,欠债不还,甚至债主上门讨债时还会遭到欠债者的冷嘲热讽。没有了当初借钱时的和颜悦色,留下的只有冷言冷语。
贴春联、祭祖、燃爆竹、吃年夜饭、守岁都是除夕不可缺少的习俗。当然,还有一个习俗,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除夕讨债的习俗。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除夕讨债习俗几乎各地都有。连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越南等国,也把除夕讨债习俗引入,使此习俗增添了一份“国际化”的色彩。
今天是除夕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对于最先开始的是最重视的,所以大年初一就会有许多的禁忌,只不过时代不同了,对禁忌在不在乎,那就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了。大年初一的禁忌:1.
前门索债乱如麻,柴米油盐普醋茶。我亦管他娘不得,后门走去看梅花。这是清代无名氏写的一首《避债》诗。此诗描述了古代穷人连最为普通的生活也无法保障,只能靠借债为计。到了愁闷之时,为躲避债主讨债,干脆从后门走出去看梅花的无奈之举。何为“年关”说起避债,还是先说说“年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