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的关帝庙,这里依山临海,气势巍峨,香火鼎盛。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东山关帝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600多年,庙宇保存完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东山关帝庙太子亭。
“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尝,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副由明末大儒、漳州人士黄道周所撰写的对联,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关帝文化产业园广场上的东山关帝庙里。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12月17日电(记者吴剑锋)16日下午2时30分,福建漳州东山关帝庙关帝金身搭乘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顺利抵达厦门五通码头,标志着东山关帝金身赴金门巡安活动圆满结束。这是时隔6年,东山关帝金身再赴金门巡安。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17日讯 (记者 孙静 俞舒林)12月16日下午,东山关帝庙的关帝金身在结束为期4天的金门巡安活动后,通过厦门五通码头顺利返回大陆。12月13日,东山关帝庙的43名信众护送着关帝金身,从厦门五通码头出发,跨越海峡,抵达金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漳州12月16日电 (廖珍妹)16日下午2时30分,福建漳州东山关帝庙关帝金身搭乘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顺利抵达厦门五通码头,标志着东山关帝金身赴金门巡安活动圆满结束。此为时隔6年,东山关帝金身再赴金门巡安。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12月16日下午3时,伴随着一艘客船靠岸,东山关帝庙关帝金身在43名信众的簇拥下,顺利抵达厦门五通码头,结束为期4天的赴金门巡安活动。这次巡安,是东山关帝金身自2018年首次跨海巡安金门后,时隔6年再入当地。
“这次两岸民众热情依旧高涨,大家的信仰依旧是如此纯粹,在金门几乎成了全民活动。”漳州东山关帝庙管委会委员方柏泉采访时表示,12月16日下午,漳州东山关帝庙的关帝金身在为期四天的金门巡安活动圆满结束后,通过厦门五通码头顺利返回大陆。
漫步在漳州东山岛顶街,透过店铺和住宅敞开的门,不难瞥见这么一尊神像——赤面长髯、身着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派不怒自威的气度。当地人亲昵地唤其“关帝爷”。不错,这就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关公”。在三国故事里,他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义释曹操,乃忠义的楷模。
关帝信俗搭建融合“心桥” 闽台同胞在交流往来中越走越亲。每天从清晨到黄昏,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信众络绎不绝,人们频频在主殿两侧的立柱前驻足,对着上面的楹联若有所思:“数定三分,伏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李昌乾东山县澳角村,三面环海、海天一色。人民网 李昌乾摄东山县马銮湾滨海风光旖旎。人民网 李昌乾摄东山县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形似蝴蝶,故称“蝶岛”,以其旖旎的滨海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海岛风情,吸引八方游客。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共40名师生,包括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东京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倩访问台湾,受到当地青年学子的热烈欢迎。此次陆生团访台,具有重大意义。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重点在于青年一代。
“我深入到最地道的滨海乡土中,感受到东山生活的松弛感。这里气候好,环境也好,我还在这里打卡了一项新的非遗。”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应“春回东南万象新”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的邀约,来到福建感受闽味春节的热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重要精神,不断加强非遗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泉州幼高专“原色见文队”于2025年1月13日前往东山岛铜陵镇实地考察,有幸拜访了“东山剪瓷雕工艺”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丽强老师。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