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申遗大旗迎风飘。中国春节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场掌声雷动,国际友人争先恐后送上祝贺。韩国代表夹在人群里,有点尴尬但不甘示弱,嘴里咕哝着“我们也有新年”,最终只能自嘲一句:“申遗,我们还是不配。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昨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直径一米的蒸笼,呼哧呼哧冒着热气,蒸笼里是传统的乡村“九大碗”。1月28日中午,正是亿万中华儿女合家欢聚,吃团圆饭的时刻,四川阆中古城侯家大院里的“九大碗”引人关注,央视正在向全国人民介绍这桌团圆饭,将这一桌地地道道的川菜推介给全国人民。
春节将至,年味正浓,和以往不一样的是,2025年的春节被称为“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月28日9:30-18: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广播春晚”的第10个年头一份“收听收看全攻略”请查收金蛇起舞迎新春! 特别制作蛇年MV给您拜大年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制作蛇年MV今天重磅发布!
2025年是“中国—欧盟建立双边关系50周年”。当地时间1月23日—25日,在申遗成功后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欢乐春节·水韵江苏”系列文旅推广活动,与当地业界和公众共庆新春佳节、共赏江苏年俗、共叙文旅友谊。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月29日电 (记者 缪璐)1月28日农历除夕夜,上海两大地标高楼——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率先亮起“中国红”,向全球高塔和高层建筑发出邀约,共庆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七,浦江两岸闪耀“中国红”。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月5日电(记者朱雨博 周永穗)当地时间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是“中国—欧盟建立双边关系50周年”。当地时间1月23日—25日,在申遗成功后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欢乐春节·水韵江苏”系列文旅推广活动,与当地业界和公众共庆新春佳节、共赏江苏年俗、共叙文旅友谊。
今天是除夕,春晚作为除夕夜一道情意浓浓、暖意融融的文化盛宴,每年都备受期待,说到今年的春晚,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在此前的彩排中,导演组将节庆民俗、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把各类非遗元素融入舞台,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那么,非遗究竟是什么呢?
【来源:新华网】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月4日电 特写|与世界共享“春节快乐”新华社记者朱雨博 周永穗“我宣布,委员会决定19.COM 7.
昨天(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首次彩排。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多种艺术形态和创新表达,描绘河山添锦绣的美丽中国画卷和星光映万家的温暖幸福年景。
来源:中国新闻网 1月7日,腊月初八,拉开春节的序幕,古井贡酒·年三十第四届年文化节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启,庆祝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特约十周年。活动现场以酒为媒共话中国年中国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