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中以三柱香代表三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 圣贤人。拜到一半发现香熄了或是没点着,或许是许多人的共同经验,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感到慌张,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想,如果把香视为电话,没点着或熄掉代表信号不好,那就重新点一次就好,不过在重新点之前要先注意一件事,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熄灭的香还在你手中,二是插到香炉才发现香熄灭了。
在中国的祭祀文化中,有一句俗语可谓是人尽皆知,那就是“烧香不烧断头香”。而烧了又会带来哪些后果呢?这种迷信说法在古代文艺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元人杂剧《看钱奴》中有一句戏词:“这都是俺前生业,可着我便今世当,莫不是曾烧着什么断头香了吗?”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生活规矩,有些规矩虽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也不是所有的规矩都过时了的,今天小编就一件表面看来很迷信的农村风俗来解读这个问题:老祖宗的规矩,香不燃第二次,这究竟是为啥?
名山古刹中香火缭绕,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一派盛世繁华之景。晚唐诗人杜牧曾作:“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巍然屹立在风雨中的古寺,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相信很多人都曾烧过香拜过佛,但是要问起烧香为什么要烧三根?三根香代表什么?
这世上的故事,最励志的大概都是那些从小人物一路成长起来的大英雄,古代的皇帝中也有像朱元璋这样,从一个放牛娃做到皇帝的,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故事,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小人物,大多数人都是比较贫穷的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家人好的生活,只有辛苦拼搏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
明代周嘉胄《香乘》采集了众多有关香的文献资料,显示了香之繁杂及其在宗教及世俗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冥报记》“唐王千石”载某僧:“夜中,常诵佛经,宵夜不寝。每闻击磬之声,非常清澈,兼有异香,延及数里。道俗闻者,莫不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