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曾经,过年放烟花爆竹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地方都禁放了。但最近,好消息传来,多地官宣可燃放烟花爆竹,把大家高兴坏了! 烟花回归,年味“充值” 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放烟花,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那叫一个漂亮。
原标题:莫让烟花爆竹成为“年关之痛”□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敬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但每年春节期间,因烟花爆竹导致意外伤害的新闻频频被送上热搜。2024年1月,贵阳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烟花失火案,致一名72岁老人曾某某被困后不幸遇难。
随着元旦和春节临近,在辞旧迎新之际,不少人关心节日是否可以燃放烟花爆竹。近日,一则“今年春节,多地明确可燃放烟花爆竹”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近年来,对于春节是否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社会各界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随着春节临近,可否燃放烟花爆竹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觉得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增添节日氛围,也有人对于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噪音、安全等问题感到担忧。其实,探讨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本质上是在探讨如何共度一个既欢乐又美好的新年。
#头条深一度#很多人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看着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个过年的标志。但是近年来烟花爆竹的“禁放令”虽然是响应保护环境的号召,也是为了各地居民安全考虑,但是少了烟花和爆竹,年味儿似乎也跟着少了不少。
在每一个新年,人们总要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习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要是说起过年放鞭炮的传统,大概能追溯到太古时期了,“年”这个字早在甲骨文就已经出现了。在《甲骨文字释林》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年乃就一切谷类全年的成熟而言。
燃放烟花爆竹原本只是农历新年民俗,但在过去的阳历岁末,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燃放烟花爆竹庆祝元旦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烟花爆竹所寄托的久远深厚的民俗内涵,得到中国人的普遍认可,并可恰在此时用以表达对于新年的希冀——无论阳历新年,还是阴历新年:祛除疠疫,表达喜庆与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