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传统,在大年初一这么重要的日子,也是有很多规矩的,大年初一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拜年,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忌讳,家中老人常说,大年初一,讲究“1不催、2不扫、3不吃、4不缝、5不打”,来看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民俗认为大年初一是万象更新之时,也是新的轮回开启,习俗多,规矩和忌讳也不少,家中的老一辈一般多对这些比较看重,如果不稍加注意,就容易犯了忌讳触了霉头,像初一不能沾荤腥、早上不能喝稀饭这些关于“食俗”上的忌讳不要犯,此还有下面这“5大传统忌讳”也都要牢记在心,说话做事都要小心,新的一年顺利接好运,日子越过越顺当。
“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大年初一为开年的头一天,讲究团团圆圆,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祝福,到了大年初二习俗更多,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所以路上到处都是女婿提着礼品去老丈人家拜年的场景。不是迷信!
除了购买必须的木耳、黄花、海带、百合等干菜,还要自做以下年货:制作炒米:把平日牙缝里节省下来的大米蒸熟、晒干,与河沙一起放在铁锅里加热翻炒,随着一阵阵小小的“噼啪”之声,米粒受热膨胀,米花在锅里不停地跳跃,筛除河沙,就成了又香又酥的炒米。
过年习俗文 |郭树清春节,俗称“过年”,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过去,在乡间,一踏进腊月的门槛,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团圆节日的年味便溢满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虽然那时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现时无法相比,但过年气氛甚浓,到处充满欢乐。
2023年是兔年,过年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老传统习俗比如办年货、祭灶、大扫除、贴挥春、放鞭炮、年夜饭、守岁、发红包、压岁钱、舞龙舞狮、拜年等,新年的老传统习俗认为,新年新开始做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做好了好运一定到,一整年好运连连,学习老传统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