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是我国春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辞旧迎新、驱邪祈福的吉祥象征。每到过年之时,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那么,年画怎么贴呢?就拿一对门神来说,你知道哪两位是一对CP?
封面新闻记者 王攀 王祥龙“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对联、贴年画、贴福字……是农历春节的传统习俗。对于年画的记忆,部分四川人的印象,停留在门上张贴的秦琼、尉迟恭、钟馗等人物的彩色形象。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木版年画,也有不少作品是这些“门神”。
张西昌年画,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进行环境装饰、情感表达、观念形塑的艺术形式和人文介质。千余年来,中国年画的制作工艺、题材内容和社会功能也在一直不断地演进和变化。大致来说,传统年画主要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现代年画主要通过机械印刷进行生产。
每逢春节,一幅幅年画仿佛集合了所有的喜庆色彩,辞旧迎新,欢庆佳节。年画作为春节特有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年味记忆。人间烟火、美好祈愿,浓缩在一幅幅年画里,具体而又鲜活。
央视网消息:贴年画是春节重要习俗之一,辞旧迎新,也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在众多年画当中,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细腻的笔法而著名。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接下来我们走进天津,透过年画感受蕴含在春节里的传统文化魅力。
29日,乙巳蛇年正式到来,这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贴春联、挂年画、逛庙会、赏花灯、耍社火……在全国各地,这些年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节画卷。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元日》中的最后一句,描绘的便是过年贴年画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 过年贴一张红红火火的年画,图的是喜庆吉利,蕴含的是祈福祝愿。
俗话说:“贴春联,过大年。”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春联,既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又描绘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正如余亚飞《迎新岁》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春节贴春联这一古老的民俗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变化。
龙年新春将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在事事讲究DIY的今天,在脑洞大开的互联网上,人们也展开了一场书写创意春联的“大赛”。今天,我们就来检阅一下成果,顺便也选取您自己喜欢的春联,回家自己动手写起来吧。先为您介绍一款由艺术家自己手写的成语组合字春联。
老年画“红叶题诗”。吴江摄年画“团结战斗友谊”。吴江摄长城网保定2月15日电(吴江)2月14日,从保定市诚义房地契收藏馆了解到,该馆《一年又一年》保定年画展主题展开始预展,春节期间,该主题展将精选百余幅年画随博物馆走进保定各社区,勾起市民美好过年回忆。
【文化撷英】 撰文/摄影:吴玮(第七届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的时候,贴一幅喜庆的年画,依然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春节仪式之一。人们对新春万象更新、美满幸福的共同期盼,也都藏在一幅幅色彩鲜艳、寓意丰富的年画之中。
来源:人民日报“鱼‘上墙’了!”春节将至,人们不约而同地“忙年”,贴年画是许多家庭的一项活动。家里小朋友看到“年年有鱼”的年画贴上墙,不由得发出感叹,引得家人忍俊不禁。贴年画,是中国春节独有的风俗。年画上写满了故事,表意风调雨顺,传达年丰人寿,祝愿平安如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4日讯(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张倩)喜迎元宵,传递书香。2月3日,在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来临之际,洪山区图书馆举办了“趣味猜灯谜 欢乐闹元宵”系列活动,并为“洪孩子”们送上新年阅读福袋,让传统节日更添一抹书香。猜灯谜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