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纪稍微年长点的朋友,在20、30年前,一定有这种印象,当时只要谁家煲排骨汤,隔壁左右的邻居都可以闻到猪肉的香味,汤味浓郁,猪肉细腻,满口留香。但是如今不到近前已经闻不到猪肉的香味,更不用说隔壁左右的邻居了。吃起来肉味不那么浓郁,没有那么细腻,更不用说口中留香了。
距今7000~6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家猪骨骼占很大比重,并有陶猪出土,说明家猪的饲养已有较大发展。给猪打疫苗,我们才发展打疫苗三十多年吧,那么以前没有育苗时又是怎样进行的?
猪肉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猪的肥料对传统农业也有不小的贡献。从历史上看,从野种猪到家养猪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猪的圈养与人类的农耕定居生活密切相关,养猪是中国式农户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甲骨文中,古人依据猪的形态,把它称为“豕”, 这个字就是把家庭的家拿掉上面的宝盖头,意思是在房子下面养猪便成了家,猪对于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重要,男人有了女人,女人有了男人还不叫家,有了猪以后才算一个家,这说明猪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现象,我国古代养猪刚开始是放养型的:唐代诗人王绩有一首诗《田家三首》其中一句是:“小池聊养鹅,闲田且牧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