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太懂事了,发着烧还说要完成课外班的作业。”性格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是个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遇到问题喜欢揽责,虽然反思很有必要,也能体现道德和良知,但同时会让自己有负罪感,变得自卑甚至消沉,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能及时调节自我,就会非常被动。
在人们越发强调原则与人格独立性的当下,讨好型人格受到的嫌弃也与日俱增。这似乎对讨好型人格有所不公,毕竟这种人以好说话著称,但“讨好型”人格的致命问题恰恰是被表面上的“你好我好”给遮蔽的。一般来说,讨好型人格指的是为了讨好他人而宁愿自己吃亏、压制自己感受的人格。
卑微的讨好别人,换来的是得寸进尺。你付出满满,得到的只是别人的轻视。置顶自己的感受,先自爱再爱人。比如谈朋友,明知道对方不合适,但就是不敢拒绝,不愿说不,反而换位思考去看对方的好处,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遮蔽起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为了不影响他人的心情,小女孩假装很开心的样子,嘴角上扬微笑,但眼睛里却没有任何笑意,即便继母买的鞋子小了、即便父亲忘记自己的生日、即便大家都只爱弟弟,但她依旧用微笑掩盖自己的悲伤,不停地做出牺牲和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