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丝绸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实早在黄帝时期,人们就学会了种桑养蚕,制作衣服的工艺,“丝绸之路”又将我国丝绸远销海外,因为丝绸色泽亮丽,富丽堂皇的特性,深受欧洲各国权贵望族喜爱,丝绸也一度成为了尊贵身份的象征,拥有丝绸的数量也展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我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植桑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周村八景图》再现了明末清初“天下第一村”周村盛世景象,而这幅画其实是一幅织锦画。今天咱们就跟随新华社《秀我中国》栏目体验官王慧一同领略国家级非遗周村丝绸染织技艺的魅力。
来源:【威海新闻网】丝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纽带。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也因它而诞生。威海自古就是北方的重要口岸,更是留有古代海上丝路的许多印记。威海市裕红祥丝绸博物馆全景式、全过程、实物化展示了威海丝绸文化的发生、发展、历史沿革与变迁。
织锦是中国传统的织物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元代织锦艺术则是中国织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在元代,织锦技艺达到了新的高峰,不仅织锦花色纷繁、色彩斑斓、品质优良,而且还涌现出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形式、新样式。
9月5日,“四季看新疆第二季”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艾德莱斯丝绸之乡”——和田地区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近距离观摩了艾德莱斯丝绸制作过程。艾德莱斯丝绸作为吉亚乡传统手工业,距今已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织绸机器。
【领读人】 黄震云,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历史暨契丹女真史学会副会长、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会理事等,出版《先秦诗经学史》《汉代神话史》《历代名画与考古研究》等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在海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地位和影响。